浙档精品|传奇义乌谁都想知道义乌的秘密 或许藏在这里

地摊创业故事 58℃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尉洁婷 通讯员 许微

编者按:让档案“活”起来!浙江省档案馆联合潮新闻推出“浙档有品”专栏,宣介全省档案馆工作品牌,展现时代价值。

改革开放之前,有人说义乌是看世界的重要窗口,没人会信:一个不沿海没矿产,交通也不便利的地方,怎么去看大大的世界?

但时钟拨到2023年,义乌就是这么“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般地成为了“世界的义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市场,义乌市场是全球小商品贸易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享有“世界超市”之称。

义乌是如何用不到五十年实现了这样的传奇变身?在义乌市档案馆里,我们试图从中找寻答案。

义乌国际商贸城 义乌市档案馆供图

一口甜蜜开始的事业

在义乌市档案馆2楼的“传奇义乌”展厅里,红糖、火腿、南枣是义乌广为人知的三大土特产,在这其中,排名第一的红糖不仅仅是义乌的特产,更是义乌敲开世界大门的“敲门砖”。

《义乌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时,本县就有农民于每年冬春农闲季节,肩担‘糖担’,手摇拨浪鼓,用本县土产红糖熬制成糖饼去外地串村走巷,上门换取鸡鸭鹅毛、废铜烂铁,以取微利。”在义乌民间行商习俗世代相传中,逐渐形成了成规模、有组织、系统化的“敲糖帮”,行商范围南至广东、西至湖南、北到徐州。

《敲糖帮换鸡毛》摄于1978年义乌县城阳区江湾乡崇山村 义乌市档案馆供图

新中国成立后,“敲糖帮”逐渐萎缩,但并未彻底绝迹。由于人多地少,每逢春节前后,仍有很多义乌农民挑担外出,风餐露宿,翻山越岭,“鸡毛换糖”。上世纪70年代,由“鸡毛换糖”起步,不少义乌农民开始沿街摆摊,义乌稠城镇和廿三里镇已自发形成小商品市场。

1978年夏天,时隔10年古装电影《红楼梦》在义乌热映三天。观众们花5分钱买电影票看完电影,心想要是有电影剧照在电影院周边可以买就好了——1元1张的“林黛玉”“贾黛共读西厢”相片很快被抢购一空,这给了何海美做生意的信心。

何海美,当年她送给领导人的拨浪鼓已经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这位义乌市场的初代女老板最早的发家史就算现在看来,既有商业成功的必然,更有义乌人的“敢”。

1986年,何海美(左3)在跟客户洽谈生意 受访者供图

文化的魅力让人甘愿掏钱买相片,而让2岁儿子能吃饱饭吃好饭,又触动了何海美希望在家附近“做生意”。

1980年,何海美第一次“撺掇”廿三里的商户们进城摆摊,有了2年多廿三里集市的口碑,五金交电门口第一天就有了30多个小摊——针线、钮扣、红糖、纸花、泥口哨、塑料小喇叭,或提篮售卖或地摊展示,“城里的小商品集市”初具雏形。

1994年表彰十佳经营户文件 义乌市档案馆供图

在义乌市档案馆,有一份1994年义乌市场第一届十佳经营户的表彰文件,“爱场如家经营户何海美”。从五金交电门口到北门街的地摊,再到义乌第一代湖清门市场、第二代新马路市场、第三代城中路市场、第四代篁园市场、第五代国际商贸城,跟着何海美的商户越来越多,义乌市场也越来越大。

“我很喜欢市场,很喜欢做生意。”已经年届七旬的何海美还是喜欢在店里,这里是“传奇”开始的地方,也是“传奇”细水长流的所在。

两份文件推动的腾飞

在义乌市档案馆“传奇义乌”的展厅,有两份文件被放大展示。一份是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这是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

2011年国务院批复义乌综合试点文件 义乌市档案馆供图

在批复文件中这样指出:国家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支持义乌市开展相关专项改革,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特别是拟推出的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改革事项,要优先放在义乌市先行试验。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2楼,张吉英的星宝伞体验店不仅位置好而且装修也很有特点:门被设计成弧形的伞面,外侧的墙上有一个用拍立得照片拼贴起来的大大的爱心——照片都是张吉英和世界各地客户的合影。

张吉英店铺外侧墙上和客户合影的照片墙 潮新闻记者 尉洁婷 摄

“这把伞和这个留言本就交给你们啦。”张吉英郑重地把签有世界各地客户名字的伞和留言本交给了义乌市档案馆负责人,而这样的伞和留言本张吉英不止这一份。

1997年,张吉英的父亲把她从上虞送到义乌,告诉她,义乌市场有巨大的潜力。1998年,在当时篁园市场的一米小小摊位上,张吉英站在小凳子上用计算机完成了第一笔外贸订单。

“因为不会英语,我是用计算机辅助完成的讨价还价,当天晚上我就回去开始学英语和阿拉伯语。”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来自巴基斯坦的客户达乌德还一直和张吉英有联系,后来达乌德的孩子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张吉英的客户。

张吉英展示客户签名伞 义乌市档案馆供图

2003年之前,张吉英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的客户居多,而2003年之后,西班牙、波兰、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印度、迪拜的客户比例逐渐上升——客户的变化也意味着生意的变化。张吉英的雨伞也从中低档转型中高档,跳出了市场的价格竞争,做出了属于自己的国际化雨伞品牌。

2020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了《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义乌纳入浙江自贸区。在扩区方案中有这样一项任务:推进义新欧中欧班列民营化、高质量运营。

浙江自贸区扩区文件 义乌市档案馆供图

张吉英说,以前走海运要凑够一条柜再走,交货时间上不太确定;而空运价格又太贵,现在有了义新欧,差不多16至19天就能到,对一些定制的、季节性的商品就特别方便,对客户来说也多了一种运输的选择。

“义乌是我的福地,很荣幸能够足不出户做全世界的生意。”

用小商品连接起来的世界,在义乌是触手可及的生意,也是传奇最真实的样子。

三个精神内涵蕴藏的传奇秘密

“耕读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在义乌市档案馆二楼“传奇义乌”展厅,义乌精神被如此概括。

义乌“三杰”:陈望道 冯雪峰 吴晗 义乌市档案馆供图

从秦王政25年(公元前222年)秦大将王翦有感于颜乌孝子的故事从而设乌伤县,义乌的历史上出过“四宗三杰”——“第一居士”傅翕、“初唐四杰”骆宾王、抗金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朱丹溪;《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陈望道、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湖畔诗人”冯雪峰、杰出的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吴晗。

在义乌历史上的名人身上,除了中国传统的“耕读好学”的文人风骨,更多了一身“刚正勇为”的武人血性,而这些不仅仅在名人也在普通人身上。

在明代,戚继光带领的义乌兵骁勇善战,威震四方;辛亥革命时期的义乌营为突破南京城立下了汗马功劳。

侵华日军细菌战史实陈列馆外景 义乌市档案馆供图

有一群人守家护国,也有一个人为民请命。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义乌进行细菌战,受害人后裔王选为了揭露细菌战罪行,进行了长达8年的诉讼。诉讼代表团也曾多次到义乌市档案馆查阅资料,有关鼠疫的报告,义乌市档案馆更是将相关资料单独整理,建立了侵华日军细菌战史实陈列馆。

“我们义乌人做生意有几句老话叫‘客人是条龙、不来要受穷’‘出六进四’。”在义乌市档案馆馆长陈建英看来,这几句蕴含了经商哲理的老话之所以被奉为圭臬,其实就是“诚信包容”义乌精神的普世化解读。

义乌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实现从山区小县到“世界超市”的华丽变身,我们想寻找的义乌秘密其实一直都在:历史的传奇并不在一夜之间,传奇更多是“草灰蛇线,一脉千里”,而这些都藏在每个人的档案之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