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帮丨长沙林大路流动摊贩屡禁不止 专家支招不能一味禁堵罚

地摊创业故事 28℃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郭薇灿 实习生 李秋湄 长沙报道近日,有网友在红网《问政湖南》栏目投诉,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林科大)北门的流动摊贩乱摆乱放,不仅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油烟与噪声还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随后,长沙市天心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以下简称城管大队)对此帖进行了回复,表示近期已对该处流动摊贩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不仅暂扣电动三轮车及手推车等经营工具20多辆,还在人行道旁安装防护栏,防止流动摊贩进入。然而,时隔一天,网友却再次跟帖表示,流动摊贩死灰复燃现象严重,并且安装的隔离护栏也被摊贩自行拆除。对此,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赴现场进行了调查。人行道出入口竖立的隔离桩,中间处已被拆除。摊贩自行拆除隔离桩占道营业3月26日下午5时许,临近下班时分,林科大后街作为长沙小有名气的小吃街,早已人头攒动,各种小吃摊主正忙碌着准备即将迎来的用餐高峰。除了沿街的商铺,整条人行道上也摆满了以三轮车为主的流动商贩,炒粉、炒饭、炸串等各种小吃琳琅满目,空气中散发着一股交杂的油烟味。记者看到,正如网友所称,人行道出入口竖立的隔离桩,中间处已被拆除,空出了一条供摊贩三轮车进出的通道。通过与现场摊贩的交流,证实这些护栏是被摊贩自行移除的。“我们也想规范经营,但这里的道路太窄,没有适合的摆摊地点,而且摊位租金也过高。”一位在此摆摊已有3年时间的摊主李红(化名)告诉记者,她经营的小摊通常在下午5点开始营业,晚上9点收摊,每晚收入约为200元左右。“城管时常来巡查,只要有巡查,我们就得停业,上周我们就停业了三天。” 一旁卖水果的摊主王远(化名)闲暇时也加入了聊天。由于水果易腐烂,王远的摊位利润并不高,每日收入在200元至几十元不等。今年50多岁的她,有一个两岁的孙子,因为儿子儿媳工作较忙,照看孙子的任务便落到了她身上。白天照顾完孙子,王远下午6点开始出摊,通常守到晚上12点才收摊。“辛苦是辛苦,但只要能赚点钱,就要得。”王远说。拆除的隔离桩被丢在了一旁。查处流动摊贩就像游击战“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不仅影响周边环境卫生,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网友告诉记者,她们多次反映,但事情仍得不到解决,城管查完又是原样。对此,记者采访了天心区城管大队文源中队相关负责人谭队。谭队告诉记者,摊贩的治理是个经久的难题。对于非法经营的摊贩,城管大队一般有罚款和扣押餐车两种处罚方式,罚款一般是一到两百元,摊车扣押的时间为一到两个星期。因为处罚成本较低,摊贩还是屡禁不止。“我们也经常接到附近居民与街边店主对流动摊贩的投诉,因为店主每月按时交租金,流动摊贩会抢夺他们的生意。”谭队说,他们跟流动摊贩的斗争就像游击战,在日常的整改行动里,摊贩们甚至会安排人盯梢,只要他们准备行动,盯梢的人就会立马在群里通知其余摊主,导致行动扑空。据其介绍,目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队正着手推进常青藤广场夜市摊的项目,项目落成后,大概能容纳几十个摊位规范摆放,但林科大后街周围现有流动摊位100多家。“这也是很无奈的事情,林科大周边道路较为狭窄,可供开发的场地不多,建址时还要考虑周边的住宅区,不能扰民,因此并不能满足所有的流动摊贩的需求。我们只能尽力地去协调,堵疏结合,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好。”谭队说。夜宵小吃是“地摊经济”的典型,地摊经济也并非“脏乱差”的代名词。小商也是商应把“管”的思想转变为服务如何人性化“管”好流动摊贩?对此,记者采访了民革益阳市委党员、中共益阳市委党校副教授彭建平。“小商也是商,不能一味禁、堵、罚,而应帮助小摊贩依靠这种简单的经济活动方式获得经济来源,给予他们公平合理的生存空间。”彭建平认为,夜宵小吃是“地摊经济”的典型,地摊经济也并非“脏乱差”的代名词,要真正管理好的话,得有统一性的规划,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创新和务实相结合,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执法相结合。比如对于摊贩集中管理区域,可分为固定区域和流动区域,不强调经营场址固定。流动区域可设于地铁口等人流量大而公共空间狭小的地带,在不影响正常秩序的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内,给予摊贩在规定区域内流动的许可,并允许摊贩随人流量的变化改变其摆摊位置。在固定区域内,要将租赁模式灵活化,如设定按天、月、年计算的摊位租赁方式,以满足各类摊贩的需求。“就像菜市场的流动摊位一样,让摊贩轮流出摊。”彭建平表示,可将经营时间段分为若干份,让摊贩按照时间段和个人摊位的特点来轮流出摊,不同的区位和时间段意味着有不同的盈利空间,要灵活确立租金水平而不能“一刀切”。在空间狭小的地带,要对摊点的数量和摆放时间加以合理规划和限制,同时可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摊贩治理领域,实行分区化管理,通过智慧监控了解摊贩使用空间状况,实时判定空间人流量和摊贩数量,从而更好地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