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

地摊创业故事 62℃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一年又到了尾声。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过年的期盼越来越少,有的只是对家乡年味的怀念。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我的老家梁堂人民公社张里村生产大队,集体所有制,凭劳动挣工分,分口粮,乡亲们都不富裕,但是贫富差距不大,幸福指数比较高。人们经过了一年的奔波忙碌,特别是近几个月的苦寒严冬的煎熬,热切地盼望春天到来。尽管家中贫寒,却是年味十足。所到之处,都能感受喜庆的氛围,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这首歌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我家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的。腊月二十三日,是距家两公里的梁堂大集,父亲拿钱分给我和弟弟妹妹,每人三张一角的,还有五分,二分,一分的硬币。父亲给了我五角钱,这一年,我十三岁。上午,带着暖的热乎乎的钱去赶集。梁堂街上,赶集的人熙熙攘攘,卖年货的地摊摆满了一条街,有的人高声叫卖,有的人讨价还价,声音连绵起伏。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卖春联年画的,我虽然不买,也要挤到前面去看,年画色彩鲜艳,春联红光闪耀,我把自己喜欢的对子默默记在心里,回家后再写到笔记本上。供销社的百货商店在梁堂街的路北,店里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文具柜台在百货商店的最东边,柜台里边陈列着图书,连环画,作业本,钢笔,铅笔等,我那时候刚刚接触蘸水笔,就买了一支笔杆,两个笔头,一瓶蓝墨水,总共花了三毛钱,然后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从集市回到家,母亲已经做好了饭。猪肉炒白菜,白面馒头,这是过年的第一顿好饭。下午,我擀面皮,母亲包饺子,弟弟抱柴禾,妹妹则拿着小面块,一会儿捏成长条形,一会儿又搓成球形,再拍一拍,成了一个小圆饼。天快黑的时候,父亲带着弟弟放鞭炮,此时天空火光闪闪,鞭炮声震耳欲聋。煮好了饺子,母亲把去年的灶王请下来,连同火纸一起点燃,并且恭敬认真的磕了头,还念道: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今年五谷丰登,全家平安。送走了灶王,我们才能吃饺子。饺子馅萝卜多,猪肉少,我们却吃出了幸福的味道。过完了小年,清洁大扫除就开始了。为迎接春节的到来,要把房子里里外外打扫一遍。二十四日吃过早饭,母亲把所有的炊具,餐具都搬到院子里,再用两块席子把火炕和锅台盖严实,然后用一把大扫帚先扫房顶,再扫墙壁。经过了一年的烟熏火燎,屋内积攒了不少烟灰,油腻,母亲仔细地清扫,不留一点灰尘。还要把旧的窗户纸除掉,换上新的白粉连纸,屋内立刻明亮起来。喂了一年的肥猪,在二十五日这一天宰杀了,母亲把猪肉分成四部分,一部分卖掉,补贴过年的花费;又选了一些切成大方块,抹上食盐,腌制在陶瓷罐里,用在漫长的春天改善伙食;再挑选一些肥肉,剁了饺子馅;最后剩余的猪肉、腿骨、猪头等等,在二十八日煮上一大锅。期盼了一年的大块猪肉,在这一刻得到满足。二十九日,母亲给我和弟弟妹妹准备的新衣服,新鞋,都做好了,我们先试穿,然后收好放入衣柜,等初一那天再正式的穿起来。除夕这一天,父亲和母亲是各忙各的。父亲读过书,是村里的知识分子,很多家庭请他写春联,父亲有求必应。除夕一大早,求对联的人已经在等候了。父亲的毛笔字很漂亮,春联的内容吉祥喜庆,如:“欢欢喜喜迎新春,高高兴兴过大年”,“年年如意家业旺,岁岁平安福满堂”,横批是“春到人间”,“五福临门”,“恭贺新春”。那时候的红纸都是大张的,我和弟弟帮忙裁纸,写春联剩下的小块红纸,再写成“福”和“春”字。从早晨忙到下午,究竟写了多少春联?我们没有数过,只看到乡亲们拿着父亲写的春联,高高兴兴的贴在门口,小方块的春和福字贴在门心,粮食囤和衣柜上,满屋喜气,红红火火。除夕的午饭是蒸枣馍,回锅肉炖白菜,炸馃子,晚饭吃饺子。父亲母亲平时非常节俭,但是在过年这几天,却鼓励我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尽量多吃一些。最有仪式感的还是炸馃子。我记得,母亲用的是小麦面粉,加适量的盐,碱,矾,温水和面,醒发之后放在案板上,用擀面杖压成大面片,再切成各种形状的小面片。我负责烧火,母亲把面片一个一个放进热油里,不停的翻着面,浮在热油里的白色面片渐渐地变成了金黄色,这就是油炸馃子。捞出馃子来放在提前准备好的搪瓷盆里,弟弟妹妹早就等不及了,伸手要拿,母亲及时制止,告诫我们说,好饭要先敬天地,敬神仙,再敬逝去的列祖列宗,我们最后吃。母亲把搪瓷盆里的馃子摆好,放上筷子,然后端起来,对天地,对远方,念念有词,大意是天地神灵以及列祖列宗,感谢一年来对我们家的护佑,都来家里过年吧,多吃馃子,期盼来年五谷丰登,全家平安。这时候我们真的可以吃馃子了,那咸香酥脆,至今回味无穷。新年第一天要起五更,天还未亮,母亲就煮好了饺子,父亲在院子里燃放鞭炮,浓浓的硝烟,炸碎的红纸屑遍及小院。一家人穿着新衣服,新鞋,吃了过年的饺子,就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此时大街小巷已经有很多人了,乡亲们相互问候,有人拱手作揖,道声“过年好”,也有人见了长辈就要磕头,长辈们则是快步向前,握住晚辈的手,连声说“磕头免了吧,大家过年好!”。最兴奋的还是孩子们,一边炫耀自己的新衣服,一边奔跑打闹,说笑声此起彼伏,弥漫大街小巷……。五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思念和父亲母亲弟弟妹妹一起过年的温情,怀念家乡的年味,大脑中深深刻下的过年情结,过年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一直在心中萦绕,永久地烙在脑海,挥之不去,令我永远向往。壹点号 张秀荷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标签: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