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船院学生摆摊 秀科创本领

地摊创业故事 52℃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能收进口袋里的折叠船,在6000米的海底按需采矿的机器人,完全依靠海洋波浪就能驱动的水面无人船,遇到洋流时也能精准定位的水下机器人……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上海交大船院”)热闹非凡。在庆祝该院建院20周年的“科创集市”上,一大波“黑科技”产品在同学摆的地摊上惊艳亮相。上海交大船院老师演示团队的新项目。上海交大船院供图该校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吕海宁副教授带领的团队展出了他们正在研制的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开拓二号”。它具有海底地形自适应行进、深海硬质矿岩精细破碎,深海环境综合感知、智能控制、超深水作业布放回收、海洋环境扰动原位检测等创新技术。船院科创集市现场搬来的水池。上海交大船院供图该校工程力学系张律文教授指导的“单兵蛙人便携式轻质坚固可折叠船”,摒弃了主流的充气式或拼装式折叠概念,基于三浦折叠技术实现高体积比折叠,既高效、经济、轻质坚固、可折叠,又能减少收展时所需输入和驱动,降低收展时间并增加折叠体积比,有利于水上作战。波浪能驱动的深远海超长续航移动观测平台—波浪滑翔机是一种完全依靠海洋波浪能驱动的水面无人船,具有超长续航能力、耐恶劣海况、隐身性好、机动可控、成本低等优点。该校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田新亮老师带领同学历时8年技术攻关,完成了“交鼠号”和“深蓝号”两款波浪滑翔机自主研制以及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团队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3项。项目成果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记者注意到,这次展出的“黑科技”只是上海交大船院研究领域的一小部分,该学院始终致力于激发学生潜能,攻克技术难题,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上海交大船院学生团队自己设计的一条船。上海交大船院供图据介绍,上海交大船院把对学生的培养归纳总结为三个时期:一是拔节期,这一阶段主要帮助学生建立行业“初印象”,打造思想“坐标系”。为此,船院营造了一个“大师在身边、重器可触摸、情怀有载体”的氛围,邀请大国重器和重大工程总师讲述重大工程背后的故事。二是灌浆期,该阶段帮助学生探究行业“真问题”,激发专业“真兴趣”。这时的同学们,可以从无到有设计一条船,上海交大校园里的致远湖就是他们的“无人艇集群试验场”;他们从入学初便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硬核实力和高水平赛事是院团委凝聚服务青年的王牌抓手。第八届“互联网+”大赛全国金奖获得者、筑升公司创始人彭冬介绍,自己早在学院就读研究生期间,就立志于依托自身专业所学,解决道路空洞检测问题。他带领团队研发的Phalanx空洞检测技术雏形在2013年获得“挑战杯”创业大赛全国金奖,2016年技术成型后,落地注册并成立筑升公司,多年来致力于城市道路安全保障。三是成熟期,帮助学生探索前沿“新方向”,坚定事业“好选择”。这时,上海交大船院将第二课堂打造成第一课堂教学成果的“练兵场”,从助力解决深海采矿等技术难题,到水下无人疏浚等创新装备的研发领域保持世界领先,船院青年师生不断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基础理论反哺育人实践。该校90后青年教师赵国成就是这样一路成长起来的。2014年,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取船院研究生,并聚焦我国海底采矿设备研究领域的“无人区”——海底采矿装备设计开展研究,读博期间共发表论文13篇,获国内外专利授权76项。他带领同学一起做的“海底集矿设备”研究斩获“挑战杯”特等奖,这也是船海领域的首个特等奖作品。如今,赵国成又以教师身份指导《基于双侧附壁脉动射流及蹄形履齿的海底矿粒采集装置》项目。在“科创集市”上,他们的摊位前人流络绎不绝。“创新基因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赵国成说。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