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城管喊市民摆地摊

01最近,南阳城管部门出台了一个通知,名字就叫——《关于设置夜市和跳蚤市场的通知》主要内容是这样的。5月20日前,各县(市)区选择适宜场地,至少设置1至2处便民夜市和跳蚤市场,合理施划一定数量的夜市摊位或跳蚤市场摊位;商户免交摊位费,在指定的范围内守法合规经营;设置时间拟定为5至10月,开闭市时间原则上设定为每天18时至24时。城管鼓励市民摆地摊,在网上看过类似的新闻,现实中不常见。南阳是破天荒头一回。显然,这是件利民惠民的大好事。这两天也在认真思考一件事:哪天不写公众号了,去摆摊卖点啥......02丝织厂后街原来有一家早餐店。早餐种类很丰富,包子油条胡辣汤八宝粥豆浆茶叶蛋应有尽有。别看店面不大,人气却很旺。早上来不及做饭的上班族,周边送孩子上学的家长,都是这家店的常客,包括笔者。今年1月份,这家早餐店连同建筑一起消失了。准确地说,路北整个一排的店铺全没了。先是变成一堆废墟,后来只剩路边一溜儿草绿色薄铁皮。拆违建,没有毛病。丝织厂后街并未因此而变宽,拥堵的时候依然拥堵。但早餐店的消失对于笔者的生活影响十分显著。它造成的直接结果是从此我家早餐内容被迫变成了西餐,牛奶+面包片。连吃几个月,导致现在看到面包片就失去胃口。如果哪天早上想喝一碗胡辣汤,必须得步行600米去建设路或者光武路,寻找其他早餐店。更多时候纯粹因为懒,不愿意为了一餐早饭多走几百米路,随便对付了事。而每当嘴巴里淡出鸟来,就会不由怀念之前那家早餐店的胡辣汤和包子。进而也会琢磨:那家店的老板现在人在何方?是去别的地方开了新店,还是无奈寻了其他生计?不得而知。03疫情三年,众生惨淡。普通人赚钱越来越艰难。多少个行业在不声不响中默默倾颓,背后是无数普通人命运的陡然急转。旅游、电竞、影院、教培、宾馆......有些行业的现状可以用惨烈来形容。认识个朋友,去年到今年换了三份工作。越跳槽,工资居然越低。新工作能够干多久,他心里也没数。但每个月定打不饶的车贷房贷逼着他,一定不能失业。有人在勉强支撑,有人早已撑不住。但时代转弯的时候从来不会给任何人提前打一声招呼。无论你接受与否,习惯与否,疫情早已改变了这个世界。最近两个月来,在人民路摩根桥桥头,每天早上多了一群推着三轮车卖菜的摊贩。附近早起的居民会来他们的菜摊前买一些水果青菜。8点左右,通常不需要城管的驱离,他们会很自觉的推车离开。其实附近也有万德隆超市,但有一部分居民还是喜欢在路边买菜,图个新鲜、实惠、方便。摊贩的存在一方面方便了周边群众,他们自身也能有一些微薄的收入。解放路南头原荷花广场停车场,去年到现在已经自发形成了一个旧书古玩跳蚤市场。每到周末,人头攒动,热闹非凡。04正如市委书记踏访南阳府衙夜市时所提到的:要繁荣“夜经济”,激发消费潜力,为群众提供增加收入的渠道,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2020年,李克强总理也说过那句流传甚广的话:“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南阳的烟火气和城市生机,离不开夜市和地摊,离不开成千上万的小商小贩。诚然,建设副中心城市需要精品街,需要展示面,需要高端形象。但城市不可能处处都是高大上,也需要有更多接地气有活力的小商小贩,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求。就像南阳人不可能天天逛红都大统360。早餐吃个胡辣汤配油条,晚上吃个烧烤撸个串,去地摊上逛逛买个平价商品,这些才是普通人的刚需。城市治理和地摊经济,在此之前貌似是一组不可调和的矛盾。一个要的是规范,整洁,一个要的是活力,生机。但政策冲突背后,一定也有它的逻辑自洽之处。5月5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以保市场主体稳就业。是的,什么都重要,但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字:民生。让市场、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商小贩都能活跃起来,生存下去,这座城市才有可能变得更加鲜活,更具烟火气,更有人情味,更有向上跃进的底层动力。相信南阳会做得更好。

本文原作者为,原文网址为https://www.toutiao.com/a7096333239891313193/,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该文有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删除,谢谢合作~

THE END
南阳城管喊市民摆地摊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