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既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烟火气(地摊经济不仅增添了城市的烟火气)

地摊经济既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烟火气(地摊经济不仅增添了城市的烟火气)

作者:董艳玲,山东财经大学

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它为城市提供了便利,也给城市制造了麻烦;它丰富并考验着这座城市。就像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太吵但不太安静了。随着城市的发展,街边小摊也跟着城市的脚步。它是城市中无可比拟、不可替代的存在,是一种自由随性、内涵丰富的商业。与其他现代商业形态相比,它源远流长,继往开来;众生平等,怜贫爱苦;包罗万象,百花齐放。我坚信,看不起地摊的城市是没有文化的,不能容忍地摊的城市是没有心的,不能管理地摊的城市是没有智慧的。

地摊是最原始的商业形式,也是所有现代商业的起点。全世界的祖先都利用街边小摊出售自己的剩余物品,换取其他自己需要的物品。他们日出时聚集,日落时分散。货摊包含了现代商业所有复杂元素的萌芽。所有现代证券交易所都有自己的停滞阶段。比如在英国伦敦,股票交易者先在街头买卖,日晒雨雪,然后聚集在咖啡馆。咖啡馆里的其他顾客觉得太吵了,于是自己出资建了一个专门的交易所,即伦敦证券交易所,终于彻底摆脱了地摊时代。但即使是现代的证券交易所也有摊位留下的痕迹。比如,它是地摊时代激烈砍价的现代版。性格内向的英国人,说话声音大,被认为不专业,但在证券交易所不大声说话,似乎就不是一个标准的经纪人。贯穿古今,在网络时代也有其新潮的形式,网购就是虚拟时代的展台。

一个人的业务能力可以通过街边小摊展示出来。同样,一个人可以通过街头摆摊学习商业运作。这是一个门槛非常低的职业。美国著名投资家巴菲特、罗杰斯纷纷摆摊,找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巴菲特几岁的时候经营一个爆米花摊。如果一个人突然说:给我100万,我给你赚200万,我很难相信他。除非他有用100元赚200元的经历。大事总是从小事开始,地摊就是未来千万富翁开始赚钱的ABC。有一次坐火车,遇到一个身材娇小的女大学生,提着一个大行李箱。我帮她把行李箱放在行李架上。交谈中,她告诉我,她家在甘肃农村,在青岛上大学。节假日和晚上没有学习任务的时候,她就去批发市场批一些小商品,摆摊卖。两年多了,她知道哪里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哪里做生意比较好。实际上,她能够通过摆地摊赚到足够的生活费,她还可以用赚到的钱给父母和家人买点东西带回去。她的大行李箱只是一些她买回来带回内陆老家卖的海鲜。我觉得她有一个成功商人对市场和交易的敏感,她的钱没有限制。这比读两年MBA的回报要大得多。

地摊是真正的市场民主。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是买家,每个人都可以是卖家。不仅仅是一种交易安排,更是一种默契的相聚。它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不拘一格,在一个繁忙的市场或在一个不起眼的家庭后院。可以是阳光明媚的清晨,也可以是灯火通明的傍晚。商品种类繁多,人物更是多种多样。有寻宝的喜悦,也有被骗的沮丧。在大型商场,人们主要和商品打交道,售货员模糊成背景;在地摊上,你面对的是特定的人。他们有的聪明,有的木讷,有的随和,有的固执。讨价还价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忽冷忽热,很多人在买卖之间变成了熟人和朋友,也有偶尔的思念。在这里,摊主是自己商品的主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参与和见证了商品的生产过程,与自己的东西有着很深的联系,他们有权利在遇到知己时慷慨降价。那些职场白领,工厂蓝领,就是单位里的一颗螺丝钉,被上级或者流水线操纵。在这里,他们也有一点点操纵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便宜的满足感。

街边小摊也有个人和群体的记忆和文化。每年毕业前,毕业生都会在校内指定空房间摆摊,处理自己不用的书籍和杂物。夏天的傍晚,这些即将离校的学弟学妹们会出现在他们的摊位前。他们的同学拨弄着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谈论着价格。有这么一本书,一般放在自己的书桌上或者床头。看了很多遍,我已经对里面的人物和情节很熟悉了。今天就展示出来。价格快要谈妥的时候,我突然决定不卖了。因为这本书包含的东西太多了。因为书上有太多青春和岁月的印记。可能这本书就像老朋友一样,陪伴了我一段难忘或者黑暗的日子,一直无法割舍。有些同学不小心把曾经在身边的东西卖了,其实是表现出一种拒绝,一种告别昨天的勇气。毕竟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的天地和战场就是明天,何必去琢磨过去的坎坷和得意呢?

街头摊点也是一个城市的传统和文化的一个方面。地摊不仅是独特实用的商品,更是一种文化,各种奇思妙想,一座城市历史的传承。认识和了解一个城市,不应该看它的现代建筑,而应该看它的古老胡同。同样,要了解一个城市的商业文化,不是去逛大商场、大超市,而是去看它的小摊贩、小摊。城市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在这些摊贩和摊位中顽强地生存着。这种草根商业形式是不朽的,代代相传的。有传统手工艺品,也有各种让人流口水的小吃。还有传统的手工艺品和小吃。这些手工艺品和小吃都打上了深深的城市传统和特色的烙印。

街头摆摊也是一种流行的时尚展示。经常看到很多年轻漂亮的姑娘,在各种小巧精致的小饰品前流连忘返。他们可能是中学生,更有可能是大学生,或者是打工妹。他们没有收入或收入很少,买不起真金白银,但也很爱美。花十几、几十块钱买一件小东西穿,是一种怎样的满足感。可能是男朋友给自己买的,还羞羞答答的说等他有钱了给你买个值钱的漂亮的。或者在心里暗暗发誓,等你有钱了就给自己买一个。总觉得这么一个地摊上随便买的饰品,戴在年轻姑娘手上,比黄金钻戒还好看。因为便宜的东西是饰品,值钱的东西是财富。炫富胜于装饰,失去了珠宝的初衷。而且我一直觉得逛地摊的女生比逛昂贵珠宝店的女生更健康,更自然,更漂亮,更青春浪漫,更有诗意,更纯粹。因为这些饰品不需要用岁月来交换,只有在徐娘半老的时候才能买到,也不需要用青春来交换,让秃顶有钱的老情人去买。

穷人的知己。我记得我儿子小的时候,他喜欢街边小摊上的所有东西。纸风车,彩色气球,棉花糖,小帽子,各种小玩意。这些东西很便宜。现在长大了,突然喜欢上了各种名牌鞋服,不是地摊上的。这些东西和街头商品一样,都是中国工人用低廉的工资制造出来的。贴个外国商标,进个大商场,定价边际。有一次在济南的一个大商场,一个朋友跟我说:这件衣服,跟我在泺口买的街边货一样,地摊上要40,这里要400。我非常喜欢便宜的商品。所有10元或2元或1元的商品最吸引我。便宜又善良,对穷人的钱包表示同情。虽然我现在是教授,属于小资,但还是忍不住喜欢便宜。可能是穷孩子穷学生的深刻体验,让我从心底里喜欢上了那些充满人文主义和平民精神的便宜货。比如我曾经买过一对1元的健身石球,一个1元的杯子。t恤每件20元,鞋垫每件3元。我觉得这些东西也很好。整个夏天,这件汗衫是我穿的最多的,所以也是性价比最高的。

是城市的朋友。不拘小节,还有点江湖味。它的自由和随性有时会给城市交通和形象造成困扰,但也给城市带来了便利和活力。在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交了新朋友,比如时尚的酒店和超市。这些新朋友穿着得体,举止得体。但只有有了它们,城市就失去了活力和特色,一个城市和另一个城市没有太大的区别。应该保护的是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市场的遗存。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现代城市中的街边小摊商业功能逐渐退化,更多的成为一种文化和民俗现象。是一种传承,一种表达,一种宣泄和释放。当然也是特定都市人的生活场所,不特定都市人的购物天堂。

城市应该学会和街边小摊和平相处。我们应该为摊位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因为实践证明,地摊有顽强的生命力。虽然我们有装备精良的城管和执法队伍,但我们昼夜不停地进行围堵和清剿。但是这支摆摊队伍仍然活跃在街头,野火从未完全吞噬他们,他们在春风中又重新站了起来。我觉得我们城市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不能让这个群体有一个体面舒适的地方。相反,他们像度假老鼠一样四处奔波。在一个真正文明的城市,摆地摊不再是边缘化人群的无奈之举。小商贩也应该是自尊受尊重的群体。他们衣着得体,谈吐从容,脸上写满了对职业的热爱和满足。看来我们不应该杀光所有的摊位。那样的话,城市的街道是干净的,但也失去了多姿多彩的热闹气氛。城市要有足够的智慧,与街边小摊和平和谐相处。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一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一点资讯站”。全省60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报道!我要举报。

本文原作者为,原文网址为https://www.toutiao.com/a6834360096357614087/,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该文有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删除,谢谢合作~

THE END
地摊经济既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烟火气(地摊经济不仅增添了城市的烟火气)
地摊经济既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烟火气(地摊经济不仅增添了城市的烟火气)作者:山东财经大学 董彦岭地摊存在于城市的角角落落。它给城市提供着便利,也给城市制造着麻烦;它丰富着城市,也考验着城市。它像一个顽皮而又可爱的孩子,有他太吵,没他太静。地摊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跟随着城市的脚步。地摊是城市中了一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