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人逛地摊,竟意外发现份国家绝密档案,花元买下调查

山西老人逛地摊,竟意外发现份国家绝密档案,花元买下调查

2005年11月8日,湖北云梦县中环村住着一位名叫郝的农民,家里一片热闹。他家门口贴了红对联,村口甚至“整装待发”了十万个鞭炮,准备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这时围观的人小声说:“人呢?什么时候到?”

“村长兼村委会主任郝朝阳在村口等着呢。急什么?等等。”周围的人小声附和道。

过了一会儿,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蹒跚着走进了村民的视野。顿时鞭炮齐鸣,鼓声四起,引来全村村民围观。

老人知道,即使这样盛大的场面让他热血沸腾,也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他怀里那个沉甸甸的档案袋。


当老人把档案袋递给郝时,尽管身强力壮,郝和弟弟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对着牌位放声大哭:“兄弟,我们都误会你了。我们为你感到难过。现在我们回家了,我们终于可以安息了。”

这让人想知道投资组合里有什么。为什么郝等人可以如此无礼?他们家又误会哥哥什么了?这一切还得从这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说起。

意外收获绝密文件

这位名叫王爱富的老人,在战争时期和大多数人一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

参军20年,他在战场上见证了战友们将何去何从,所以从战场上回来的王爱夫,自然对牺牲的烈士和部队里的战友有着特殊的感情。

后来跳槽后,王爱富成了山西的一名检察官。他兢兢业业的工作之余,也喜欢收藏一些古玩字画,所以有空的时候就喜欢骑着自行车在二八酒吧逛逛太原的古玩市场,逛逛古玩摊位。


也许王爱夫自己都没有想到,但也是因为这个爱好,改变了他余生的人生轨迹。

那是1996年春天的一天。像往常一样,王爱富来到太原南宫文物旧货市场。

看着眼前琳琅满目的瓷器,王爱富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反而被一个小贩的叫卖声吸引了:“便宜,旧书旧刊,十块钱三本。”

抱着“淘宝”的想法,王爱富先来到地摊,翻着商家从大编织袋里倒出的旧书。突然,他发现了一堆发黄的信和旧纸。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王爱富翻了翻这堆纸。


没想到,他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因为这些不是普通的旧文件,而是一堆绝密的国家文件。

战争期间,绝密文件是军队的最高级别,任何人都不容易接触到。从部队下来的王爱夫自然知道一些。

为什么这些文件会出现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摊手里?王爱夫不知道,但他清楚地知道,他必须买这些文件。因为这些文件里有1949年太原战役阵亡将士名册和太原战役阵亡将士通知书。本该出现在烈士家属手中,但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最重要的是,在王爱夫眼里,那几张破纸,分明是鲜活的生命。身后有无数的亲人等着他们“回去”,他们有的是年过五百的老母亲,等着儿子,有的是天天在哭的妻子,等着丈夫。即使回不去,也要“回老家”。

稍微思考了一下,王爱富抬头问了一下这个基础宣传册的价格。令人惊讶的是,商家居然开口说了3000元的价格。

原来,就在刚才,王爱夫在仔细阅读这些文件的时候,被商家逮了个正着,识破了他要买的打算,于是想发大财。

但当时王爱夫的工资一个月才300多,这些小册子相当于他一年的工资。最终,王爱富向相熟的朋友借了一部分,凑了3000元,如愿把这些证件带回家。

困难重重遇见转机

王爱夫回到这里后,也没闲着。首先,在整理这些文件后,他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他找到了一些关于太原战役的信息。他满腔热情,准备送这些烈士“回家”。


这期间,他也犹豫过。本着报喜不报忧的传统思想,他担心这会给这些烈士的家属雪上加霜。但反过来,他想,这些人有不同的身份。他们是烈士。他们曾经为国家和人民献出了鲜血,他们的名字应该被铭记。

另一方面,他也坚信落叶归根,只有家才是这些先烈灵魂的归宿。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送烈士“回家”的路。

没想到,这个寻找用了十年。

从1996年到2005年,太原战役阵亡将士通告共计84条没有发出。在此期间,无论他如何给小册子上的人打电话或写信,都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就连陕西省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张织云也被要求帮忙写一封信。印了几百份,按照死亡通知书上的地址寄出,最后一无所获。


十几年了,老人已经从六十多岁到了耄耋之年,头发也变白了,但这依然没有浇灭王爱富老人那颗燃烧的心。事后曾有人问王爱夫:“你有没有想过放弃?”老人说:“没有,一刻也没有。这个计划一旦形成,我就爱不释手。我说了你可能不信。好像躺在柜子里的文件就像我的战友一样,一直在催我。

当时周围的人都知道,这是他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有无数的凄凉和悲剧。

因为这十几年来,王爱富老人多次接触过这些文件,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面的名字和籍贯都能背得滚瓜烂熟。


幸运的是,天无绝人之路,事情终于有了转机。王爱富突然想到太原有七个烈士陵园。会不会有一些线索?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王爱富拿着水和纸巾来到烈士陵园。首先,他将墓碑上的灰尘和杂草洗掉,然后逐一检查。毫不夸张地说,七大烈士陵园都留下了王爱夫的足迹。连工作人员知道他的目的都会帮忙。


天道酬勤,他终于找到了几十块与死亡通知书相符的烈士墓碑。在这些墓碑旁边,王爱富会放上一束鲜花,默默鞠躬。

2005年,王爱富的身体越来越差,几乎被病魔摧毁。但是一场展览让事情再次好转。

得偿所愿

2005年6月,王爱夫专门举办了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展览。同时,他将手中的84份死亡通知书全部展示出来,吸引了众多围观者,其中包括一位来自湖北的记者,名叫唐华明。

王爱夫受到唐华明的接见,讲述了这些年来为这些烈士寻亲的一切。记者自己也很佩服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所以临走前特意记下了湖北十一位烈士的名字和出生地,准备回去帮他寻找。


幸运的是,几个月后,记者终于得到消息,找到了湖北烈士郝在虎的亲属。

但在这里找到的第一位烈士家属王爱富激动得恨不得马上飞过去,决定亲自走一趟。

为了凑路费,他先把攒下的300块大洋卖了,换了一万块路费。这才终于来到郝在虎的村子,将烈士之书交给郝在虎的亲人,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郝在虎的哥哥为什么要向他道歉?郝在虎外出当兵几十年,杳无音信。有人推测他当了逃兵,在江东面对长辈。有人推测他跟随蒋介石到了台湾省。简而言之,意见不一。

多亏了王爱夫的出现,郝在虎去世的通知才发出。只有村子里的人知道这是一位烈士。村主任郝朝阳还说,应该为郝在虎烈士建一座房子,专门为他立个牌位,让后人记住这样一位英雄是在村里诞生的。


然后王爱富寻找烈士家属的消息在社会上不胫而走,关注的人越来越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王爱夫的所作所为。

和当时内蒙古一个叫孙瑶的烈士家属确认信息后,王爱富二话没说跑了过来,拿着烈士信息找到民政局,想为孙瑶申请烈士称号。没想到被工作人员大骂,甚至把王爱夫拒之门外。幸运的是,王爱富找到了当地政府的帮助,成功解决了此事,该工作人员受到了相应的处罚,直接被辞退。

十几年来,王爱富一直走在帮助烈士寻亲的路上,甚至抵押了家里唯一的一套70平米的房子,从未放弃。在王爱夫心里,为这84位烈士找到回家的路,是他最大的安慰。

2005年底,在湖北华中科技大学的帮助下,找到的烈士亲属越来越多。然后通过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报道,烈士寻亲之路越走越顺。


尽管波折不断,但令人欣慰的是,这些烈士的英灵终于可以回归故土。直到现在,王爱富的老人腿脚都不太利索,但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寻亲这条路。虽然一半以上的烈士都找到了家属,但在王爱富老人们的心里,这件事还没有结束。

君子是义的比喻,王爱夫老人无疑是义的人。他向王爱夫老人和无数先烈的精神致敬!

本文原作者为,原文网址为https://www.toutiao.com/a7057849276679864840/,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该文有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删除,谢谢合作~

THE END
山西老人逛地摊,竟意外发现份国家绝密档案,花元买下调查
山西老人逛地摊,竟意外发现份国家绝密档案,花元买下调查2005年11月8日,湖北省云梦县钟垸村,一个名叫郝章群的农民家中热闹非凡,家门口张贴大红对联,甚至村口10万响的鞭炮都在“蓄势待发”,准备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这时围观的村民悄悄说到:“人呢?什么时候到?”“村里领导和村委主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