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地摊经济为何迅速走红)

地摊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地摊经济为何迅速走红)

作者:李记

“地摊经济”一夜爆红。许多政府给予了政策支持,许多互联网巨头也发布了“街头经济”援助计划。在多方合力下,股市的“地摊经济”板块被带动了起来。摊贩开始摆摊,熟悉的“烟火”又回来了。

6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说:“地摊经济和小商店经济是就业的重要来源,是世界的烟花,也是中国的活力。”此前,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的全国文明城市考评指标中,中央文明办已明确要求,不得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摊贩列为文明城市考评内容。近期,四川、浙江、湖北、江苏、山东等省多个城市已经出台指导意见,为街头摊点“松绑”。

“地摊经济”火了,有人欢喜有人忧。能刺激就业,刺激消费,方便百姓,这是“地摊经济”的一个明显优势。毕竟每一个小店和小摊的背后,都是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生计。不过,很多人的担心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占道经营、交通拥堵、空空气污染、噪音扰民、食品安全,都令人担忧。“喜”与“忧”之间,显然对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据悉,四川成都制定了临时占道摆摊管理办法,确定了商家的准入退出机制。准入政策适当向困难户倾斜,对不服从管理的商家实行“红黄牌”制度。同时,商家需要自备垃圾桶,每天摆摊后做好卫生清洁工作,防止高音喇叭等噪音扰民,不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让出人行道,保证正常通行。湖北大冶已明确摊贩在经营过程中佩戴口罩,并积极引导消费者保持间隔,避免扎堆;不恶意抢占摊位,不影响行人和车辆通行;自带垃圾容器,不要乱丢垃圾、乱丢垃圾等。在规范管理“街头经济”的问题上,河南郑州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比如,每个县(市、区)、开发区要合理布局1至2个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举办1至3场夜间经济主题活动;要明确布局,落实管理措施,充分利用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和闲置土地,设置集贸市场和特色跳蚤市场;要加强监管和服务,突出照顾,禁止乱收费、乱摊派,确保经营主体进入市场经营...

这些细致的举措,让人看到了城市管理者规范管理“地摊经济”的诚意,以及关爱“地摊经济”的善意。

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1200万家小店和路边摊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大城市中,广州、上海、杭州、成都、深圳实现V型反弹的小店数量最多。“地摊经济”、“小店经济”逐渐回暖。但需要注意的是,像刺绣一样精细地管理城市,灵活地管理摊位和小店,让“摊位经济”持续下去,不是一日之功,这是对城市管理者的细心、耐心和聪明才智的极大考验。

有经济学家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摊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让街头多点烟,让地摊多点人气,让小商小贩多点活空。一个更温暖的城市和更温暖的经济需要这样的噪音和刺激。

有了温度和信心,最大程度避免“地摊经济”的乱象,我们的城市才会重新焕发出应有的活力,这无疑需要城市规划、管理、执法等各方面的持续努力。(李记)

本文原作者为,原文网址为https://www.toutiao.com/a6834423183941042696/,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该文有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删除,谢谢合作~

THE END
地摊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地摊经济为何迅速走红)
地摊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地摊经济为何迅速走红)作者:李记“地摊经济”一夜爆红。多地政府出台政策扶持、多家互联网巨头也发布“地摊经济”帮扶计划。诸多合力下,股市“地摊经济”板块被带动起来。商贩开始摆摊,熟悉的“烟火气”回来了。6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