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租过的书刊,最初的地摊文学,却是一代人的光辉岁月
那些年我们租过的书刊,最初的地摊文学,却是一代人的光辉岁月
原作者:包包
原标题:《随便聊聊:除了街机厅,你上学的时候去过出租书店吗?》
备注:酒吧老板,一个包包和街机吧的老手,多年来为感性玩家做了很多风险,现在暂时处于封笔状态。这篇文章是他很久以后写的,希望能唤起大家的集体回忆。
正文开头:
最近睡不着,可以陪你聊聊天。
没事在家里翻出很多在学校看的小说,漫画,旧杂志,感觉回到了过去。
你上学的时候,除了在街机玩游戏,有没有去过一个叫“出租书店”的地方?
如果你租的是书店,那就不是图书馆。基本上不是为了学习。都是为了娱乐。
漫画按天收费,50美分到1美元不等,还要交押金(10美元到15美元不等,但在那个年代,所有的包都是10美元左右)。
小学租书店兴起的时候,一开始都是租漫画的——机器猫,老夫子等等。大四之后,他们觉得自己“幼稚”,开始接触KOF港。情节记不清了,但这几本书当时很流行。一个同学(关系很好)曾经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们,八神庵的女朋友是个戴帽子什么的美女。
但当时有些漫画看了让人觉得不舒服。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亲戚家的KOF港口人(其实我根本不认识)。它还是彩色的。可能是盗版问题。印刷质量很差,人物的眼神很不自然。怎么形容呢?脸上有两个小红点,就像白用的纸人!
高三下学期,书包收到邻居老太太送的几本旧书——卢梭大叔的《忏悔录》,苏联写的《神话词典》(希腊神话),外加一本影响深远的古代小说《惊奇》和《毛选》。
这个包开始了收集各种旧书的旅程。在收藏的过程中,除了亲戚朋友、网络(不过很多旧书、冷门书只有影印版),还有公园路边的旧书摊。
比如以前我们小公园有个卖旧书的老头。关键是这些书很多都是他从学校、政府机关、租来的书店收集的二手书。有一次,我想收藏一本80年代的漫画《魔鬼导演的战争》,以为他不会知道这个冷门产品。他从哪里知道这本书的书名?老人回答我说他知道!它讲述了以色列前领导人沙龙的故事!老人说以后给我找找,现在公园没了,老人找不到了。
我喜欢旧书的一个原因是,我能从旧书里看到书的前主人生活的小角落。
有些书会有过往书店的发票,学校阅览室的借书证,甚至还有从租赁书店租来的笔记。有些读者还会留下解读、评论等。书上,这也算是一种互动吧。
在翻箱倒柜中找到的一些租来的书店的文献,并不是说包借的书不还,而是说这些二手书有一部分来自租来的书店,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店铺关门了,所以在书商手里。
我还在上学的时候,很多可能在租来的书店里的人,都被学校、家长等人攻击过。他们被批看闲书,浪费时间,耽误学业。尤其是武侠和言情(金庸和琼瑶)被批判为坏学生的反面典型。
比如高一,老师跟我们聊起上课看闲书的事,他说有个学长一天写一本砖厚的小说,荒废了学业,最后出来当厨师(反正高考没考上大学的都是高中“叛逆”的)。
没办法。一些租来的书店按天收费。如果你不快速阅读它们,你将不得不支付更多。比如你在学校的时候带着书包,可以借几本漫画书一天看完(重点书的内容也很短),但是一本厚砖的小说一天就能看完。那绝对是人才!
回想起来,为了读书,我和学校斗了很久。别的不说,就算我们后来上了技校(大专),因为管理比较严格,老师还是教我们少读轻书,哪怕是科幻文学。
高中时宿舍早早熄灯,拿着手电筒挑灯夜战看动漫杂志,或者蹲在楼道里借着昏暗的灯光看盗墓小说,可能爱书的人以前都做过。不过包包的味道还是挺独特的。我不看武侠玄幻言情,但是我爱看恐怖小说。从小到大不知道看了多少遍《鬼吹灯》,也不知道听了多少遍周德东、艾宝良、薛琴的广播剧。
此外,充满周德东东北风味的推理小说是我的最爱。我高中的时候,成绩不好。结果因为手里拿了一本《第四扇门》,我还把成绩还算不错的女同学带进了沟里,在午休的时候跑到班里讲鬼故事。
但是,别人成绩还过得去,我的话却总是不及格。
当初成绩不好都怪武侠小说,然后是港台电影,现在又是电子游戏。可惜前两个现在都是过去式了。如果是过去式,估计也会是过去式。
男生的武侠之类的作品一般都是网开一面的,这也导致了一段时间在书店里出租古游、全勇、金康、占龙等假作家和他们的假书。
包还收过和景M .郭的大作——《校园花季漫游江湖》(感觉像是伪书,一看封面就知道不是正版,书中几篇没有注明作者,像是一堆乱七八糟的故事)。不知道过去有没有人在出租书店看过。其实我对这种东西不感兴趣,只是在一个旧书摊上看到的,纯属收藏。
另外,我上学的时候在《鬼故事》杂志上看过一些署名“倪匡”的短篇小说(不过不怎么样),不知道真假。
租书店的另一个热点是所谓的“黑皮书”。
那时候很多小说都是黑色封面,里面的字特别小,书特别厚,跟砖头一样。黑书上经常有修仙、网游、神仙等字样。写在封面上,用统一的黑色封皮。当你走进一家租来的书店,真的会觉得眼前一黑。
特别是这个东西还是有后遗症的。比如我后来开始的《第三帝国的兴衰》,也是黑盖。我以为买错了,就在一家出租书店里当网络小说买了。
其实什么武功,魔术只是一种享受。如果真的要讲究一个实用的,也要看实用的养犬手册,可能和母猪产后护理是一个级别的。
在租书店这种地方,可以只看不借。反正老板也不管。
比如这里曾经有一家叫“唐人书屋”的出租书店。在一间小平房里,书被随意地看着。老板是个胖子,天天蹲在办公桌后面看小说,不管业务。它在2010年左右关闭。
【/br/】下面说一些租赁书店常见的书籍。你还记得你曾经躲在被子里,恐惧而着迷地看鬼故事杂志吗?
包最喜欢的《鬼吹灯》曾经是出租书店的王牌。上面提到的唐朝书店门口挂了块招牌,新出了一本关于鬼吹灯的小说。
其实鬼吹灯只有八本,都是名义上的伪书,有的根本就是山寨。上面这本黑皮书《鬼吹灯》可能是你在出租书店里看过的。其实这个版本的书字数很少,内容有始有终。砍掉后续情节,要不然你可以把八本原著,四本名义本和一本木叶悖论放进一个砖头厚的黑皮书里。
在2008年之前,一系列凶猛的鬼故事杂志很常见,其中许多是从彭利安无厘头论坛上摘下来的。大部分封面都是从电影或者游戏里偷来的。说到游戏,之前杂志上有一个主角变身僵尸的故事。看到后面才发现是生化危机!
周德东的《第四扇门》,对包包影响比较深的一本书,主要是因为他高三下学期不太爱学习,所以看起来很会看书。正好有个学长在校门口翻旧书旧报。那个学长比我们毕业更早进入社会。基本上各种大学生毕业后都会处理不要的书和教材。
高三学生的书多而杂,很多可能是二手到二手的。原来的主人可能是学生,也可能是租来的书店或学校阅览室。除了买书,学长还和我聊了很久,主要是作为对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人的一点忠告:选错专业等于慢性自杀。
学长说他当年学的是机械制图,后来因为学不进去而后悔了。
先说几本早年的旧书吧。书店的很大一部分是漫画书。当然,漫画不一定是搞笑或者激情的,也有一些冷门的作品。比如小林文远的二战军事漫画,基本都是以德军为背景,小林文远本身就是一个老德棍。他自称10岁就对武装党卫军感兴趣,90年代后开始关注日本局势。
小林的作品在mainland China几乎不为人知。有人曾这样评价他的作品内容:英勇的德国士兵面对只靠堆积资源的英美盟军和没有政委压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苏军,英勇作战,最终光荣地进行了柏林保卫战...
很难说是靠边站。实际上,小林文远作品中对各种武器装备的描述都相当出色,还有坦克的各种“解剖图”,真让人想起过去对天宫模型的痴迷。
去年,我偶然在一个路边旧书摊上买了一本《战争之吻》。作者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欧文·肖。其实这个名字是当年国内某出版社发明的,真名叫《幼狮》。马龙·白兰度参演的电影《百战之狮》就是改编自这部小说。
旧书摊上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说,可惜手里的票不够,只能随便翻翻。
不知道是不是冷门漫画——黑猫,也是以《战争之吻》(幼兽)开始的。其实回想起来,我在原来的书店里确实错过了很多,可能大家都在忙着看龙珠。
先说一个你们一起租书店可能遇到的情况。上面《杀阵》的图书出租标签是后来加上的,纯粹是为了看起来更像过去的书,小说是网上买的(不过是影印)。
我为《十杀阵》这本书努力了很久。以前有本书叫《六米哭殓房里的凶杀》,最后一个故事是《十杀阵》没头没尾。可惜因为盗版,没有下文,找了很久才找到小说原著。
最早租的书店可能也是盗版的原因,比如《哆啦a梦七个男孩》,第一次看。当你读这本书的时候,你记得当你看它的时候没有结局。而且这类书的漫画封面也没有写在哪一集或哪一集,上面只有一个名字和封面。直到你读完一本书,你才会知道你手里拿的是一本无头无尾的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说一件刚开始特别气人的事。像这种盗墓书,纯粹是鬼吹灯的替代品。是在家长阅览室看的,后来就没怎么碰过了。
想租书店,就得花钱看书。后来你有了手机之后,手机小说如雨后春笋。以前扣话费就可以下载小说,铃声,甚至游戏。小说先给你看了几章,然后要扣话费。你第一次有手机,花了五十块钱,没多久你就看完了所有的小说。
而且游戏小说的质量真的很差。免费的章节能让人想看,结果花钱后的章节都在水里。
90年代,学校阅览室里的《霹雳宝贝》原著小说,作者张之路也是《疯狂的兔子》和《魔力手表》的编剧,也就是说每个人的童年阴影都是一个人写的。
《霹雳贝贝》封面上还有原学校的印章。一些当初收集的二手书,还能看到过去学校、书店或阅览室的印章或借书证明。
最早的二手书《自白》,读到一半就不看了。
PS:
其实四门曾经是高三高压下包包唯一的娱乐。
高中真的没读过什么书。反正学校的态度就是在租来的书店看小说,漫画杂志都是离谱的。而且学习压力很大,没时间看书,哪怕是指定的读书时间。每天接触到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下水道和夏令营鸡汤文章,要不然我总是同情高考满分作文。
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很叛逆。我直言,我老师口中的民国大师,还不如《倩女幽魂》杂志投稿的匿名作者伟大。高考满分的作文,一篇比一篇好看,却没有一篇是人。我十七八岁写的东西就像一百多岁了。一直觉得中国文化没了,一直感叹城市文明不好,想回到小农经济。
相反,《周德东第四扇门》中的一些故事充满了人情味。老周描写的东北村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们的农村老家,有些描写很接地气,好像是给普通人看的。
(包包全文完毕)
当然,每个租书店的玩家得到的书都不一样。有些朋友喜欢猎奇,有些喜欢小说,有些喜欢漫画。
那几天看小说最多的,除了金庸、古龙,还有梁羽生、卧龙生、李良、黄易,甚至保剑锋。后期很多书都是通过TXT文档保存在手机上的。
说实话,很多小说都是惯用套路。前后情节都很正常,偏偏中间插了大量观众喜爱的情节。这种操作,黄易即使不是鼻祖,也是领导者。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寻秦记》不是已经很精彩了吗?当然,也有一部分是电视剧的原创剧情,原著中大量关键人物被删除。小说中更精彩的是,只要有出现过的女性,没有一个逃脱过项少龙的魔掌。
那些年真的看了很多小说,但是很多年后再回忆的时候,发现很多章节都记不清了。
《池中金鳞》、《无限恐怖》、《兽血翻腾》等几本这辈子都忘不了的小说,至今还保存在自己的网盘里,却没时间拿出来再复习一遍。
本文原作者为,原文网址为https://www.toutiao.com/a7082572928210027048/,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该文有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删除,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