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人间摆地摊美食笔下看书阁(我在人间摆地摊(美食))
我在人间摆地摊美食笔下看书阁(我在人间摆地摊(美食))
风吹树叶,萧瑟的冬天。
九龙坡区华岩镇民安华府小区民德路车流频繁。道路两旁的护栏里,路边的树下,偶尔有行色匆匆的行人。
令人惊讶的是,16点刚过,民安华府的楼房里就走出了很多人,涌入民德路。
每天下午4点到晚上11点,九龙坡区华岩镇民安华府小区民德路,因为411个摊位规范有序的经营,成为小区里最热闹的地方。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行道树下,地面的白漆框里,标着数字。那天,每个人都各就各位,开始摆地摊。衣服、水果和蔬菜、腌制蔬菜……各种各样的东西。
人民华府社区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候,就这样开幕了。
在74号摊位,39岁的雷明星已经摆好了自己的卤菜摊,等着顾客上门。他在小区卖卤菜已经9年了。
乱占道没有“赢家”
10年前,作为重庆第一个公租房小区,民安华府小区开始入住居民。
“居民来自五湖四海,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人员结构复杂。”民安华府社区党委副书记罗静说,民安华府社区有1.9万户5.1万居民,大部分经济收入有限。
当时民安华府小区只有一个临时农贸市场,根本无法满足大家的购物需求,这让很多收入有限的居民看到了商机。
“最多的时候,小区里有近500个摊位,每天下午5点后民德路上自发形成一条商业街,到处都是水,更别说交通了。”民德路是民安华府小区的中轴线和主干道,90%以上的小区居民和车辆从这里经过。夜间占道不仅严重堵塞交通,也严重影响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夜市结束后,垃圾污水遍地。
让罗静和其他社区干部头疼的是抢占摊位引发的纠纷和流血事件。“大家都想抢占位置好,人流量大的地方。有的用石头压布袋等物品占领阵地,有的干脆用油漆把名字写在地上占领阵地。”
鲁珉摊位的火爆让临时农贸市场空无一人。原本在临时农贸市场租了一个摊位的雷明星也推着卤菜车加入了抢摊的队伍。“吵架肯定是遇到了,没人碰过。”
“赢了派出所,输了医院。”在罗静的记忆中,在那个年代,因抢占摊位而引发的流血事件并不少见。“这加深了居民之间的矛盾,增加了社区管理的难度。没有人是赢家。”
规范管理让地摊“向前看”[S2/]
占道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亟待解决,但如何解决也是一个难题。
“不摆摊不现实。毕竟几乎每一个摊位都关系到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地摊经济弥补了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让小区有了烟火气。罗静等社区干部达成共识,“对于居民摆摊,只能散不能堵,规范管理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于是,社区对所有摊点居民进行了三轮调查,发现400多个摊点的经营者中,社区居民占了90%以上。
2014年12月18日起,民安华府小区暂停所有居民摆摊经营。“我们对小区内所有适合摆摊的区域都进行了调查,然后因地制宜,用白色涂料给摊位涂上颜色,统一编号。”
于是,民安华府小区划出了411个摊位,面积2到3平方米,分为百货、副食、果蔬三个区域。
当年12月底,华府小学操场上1000多名社区居民见证了摊位公开抽签,411个摊位归业主所有。
邢蕾拿到了274号展位。“生意不错,小区规范管理,让我觉得做这个还是有奔头的。”
“只有社区居民才能在这些摊位经营。每个摊位都有摊位证,上面有摊位号、摊主姓名、照片、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信息。”罗静介绍,日杂百货摊位每月交100元的保洁费,副食和蔬果摊位每月交150元的保洁费。小区统一聘请保洁员打扫卫生。“我们不收任何摊位租金,也不允许摊主转租,并且制定了退团和新加盟的管理办法。”
411个展位成为“创业苗圃”
富夜市正式出现后,社会上称之为“创业苗圃”。
“我们希望‘创业苗圃’能够解决部分居民的就业创业问题,同时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罗京说。
繁华不喧闹,热闹不凌乱。人间烟火最抚慰人心。
每天晚上到晚上23点,“创业苗圃”人来人往,成为民安华府小区最热闹的地方。
“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一万五左右,生意不好的时候能赚五六千。”靠着一个小小的卤菜摊,雷明星让一家四口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然而,在“创业苗圃”繁荣的背后,却出现了新的危机。
“渐渐地,我们接到一些举报,反映一些摊主转租摊位。”富社区安新创业党支部书记李燕告诉《城市读本》,“摊位生意很好,但你每个月只需要交100多元的清洁费。小区内外很多人都想加入,这让一些摊位主动动起了脑筋。”
李燕在检查摊位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摊主并没有自己经营,而是以每月3000元甚至更高的价格转租摊位。后来这些摊主被一一劝退。
除了转租,“占摊”“越线”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有的人看着旁边的摊主,当天没摊就多占了位置;有的还把摊位摆在白线范围内,其他摊主也跟着摆。”李燕介绍,“占摊”“越线”让原本有序的经营再次陷入无序。此外,一些摊位经营烧烤和夜啤酒,引发了新一轮的居民投诉。“我们对这些行为逐一进行了规范,规定任何摊位都不允许有明火。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有序的‘创业苗圃’在这里。”
从地摊小贩到“小老板”[/s2/]
截至目前,创业苗圃已为近2000名社区居民提供了工作岗位,不少居民从地摊做起,成为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小老板。
39岁的方建华6年前还是一名没有收入来源、没有一技之长的无业青年。
“我老家是无锡的。我以前在一家商场做物流。”住在府社区的因为母亲生病,不得不辞去工作,全心全意照顾母亲。她曾经生活很贫困,所以也想在“创业苗圃”申请一个摊位。
一个摊主从杂货铺区域退出后,“补仓”成功的方建华凑了2000块钱,去批发市场买了一些钥匙扣、指甲钳、袜子等小商品。
虽然利润微薄,但人生第一次创业的方建华,在“创业苗圃”政策的支持下,第一年每月收入3000多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方建华的收入逐年增加。“多的时候能有几万元,最少也能有五千多元。”
积累了大量创业经验的方建华不再满足于在“创业苗圃”里摆地摊。他的目光瞄准了民安华府小区的“创业市场”,继续扩大经营杂货店的规模。
非营业时间,九龙坡区华岩镇民安华府小区民德路干净整洁。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创业市场’的设立是为了鼓励在‘创业苗圃’成功经营的居民继续扩大规模。”李燕介绍,“创业市场”目前有37个门面,共计1000多平方米,门面租金远低于市场价。
现在,方建华已经租下了“创业市场”的8个门面来经营,还在大渡口租了一个80多平米的门面。
与方建华不同的是,经营花卉生意的李超婷已经租下了“创业市场”的门面,成了一个小老板,但她晚上仍会在民德路摆地摊。“看着下班的人带着一束花跟我回家,很温暖。”
现在,雷明星也租下了“创业市场”的门面,但作为仓库使用。每天下午,他依然推着卤菜车准时出现在274号摊位。“我喜欢这里的烟火,这里有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本文原作者为,原文网址为https://www.toutiao.com/a7052629569559331335/,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该文有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删除,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