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菜场遇见:这些老人是缺钱才摆摊吗?为何只要现金不扫微信

建水菜场遇见:这些老人是缺钱才摆摊吗?为何只要现金不扫微信

云南建水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而最喜欢的除了这里古建与民俗,还有多彩的菜市场,有各式各样土特产品与山茅野菜,而市场上摆摊位的老人居多。


最让我注意的是那些年纪很大,步履蹒跚,依偎在市场一角的人。

他们来摆摊是为了什么?贫困还是勤劳?生活习惯还是活到老就干到老的传统思维呢?

1、卖针头线脑的老奶奶七十多岁

建水城边农贸市场闲逛,看见一个老奶奶卖“针头线脑”,都是恍若隔世的东西啊……
老奶奶说她七十多岁了……


这些东西应该是二十多年前的商品,让人想起了过去挑担走乡村的货郎……


想买点东西,支持一下老人,可怎么也找不到自己能用的东西啊……

2、雨中坚守的鸭蛋奶奶

建水西门外街巷市场:一连下了两天雨,依然有很多卖菜的人坚守着。


有职业卖菜的,有农民卖自产农产品的,也有老奶奶卖自己鸭子生的鸭蛋的……

老人说80岁了,自己养了八只鸭子,半个月来卖一次,这次是30个,一个卖1.8元。

我回去取钱,都给她买了下来。


岁月让每一个人能有所选择,也让一些人无法选择。

二月里,立春后的雨并不温柔,寒冷就潜伏在不远的地方,谁的岁月不是在寒冷中希望着,而心中的阳光一直照耀着……

3、被一个老奶奶囧到了:假钱!

建水逛农贸的市场,看一个老奶奶在寒风中卖鸡蛋,可能是卖的价格高,1.5元(别人卖1.2)一个,没有人购买。我决定买她一些。


但老奶奶没有微信支付,我兜里也只有20元现金,就给了老奶奶。
但她左看右看,最后还是给我:假钱!


一时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可能是新版钱她不认识啊!
还好,乡下大哥老徐兜里有现金,最后买了一些。

4、77岁的奶奶挑担卖米

一副扁担横在了面前,似乎很重,原来是一位步履瞒珊的老奶奶过来了。

这里人很多买卖东西喜欢挑扁担,有的是从很远地方挑来的,有的是用三轮车拉到周围,再挑进市场。


看见是老奶奶挑重担,我赶紧给她让开道路,老人对我说“谢谢”,就把担子放下了,原来她想卖东西啊!

老人的话我听不太懂,刚好还有两个老奶奶也过来看,其中一位奶奶的普通话特别好,才知道,这米是老人自己种的,卖3.5元一斤,老人77岁了。


她的米一共是44斤,我决定全买了,一共是154元。

5、节日里卖菜的67岁残疾人

大年初二,建水农贸市场一大早很多人都出摊了。


我在里面转转,发现一个老人的背后有双拐,知道了他是残疾人。
老人说他67岁了,菜是老伴种的,他用三轮车拉到市场边上,再担到市场里。我拎一下他的菜,加一起足有五六十斤,他挑进来不容易。
由于老人只收现金,我和乡下大哥没有带多少钱,最后他掏出仅有的5.5元,要老人给一点韭菜和菠菜,但老人很认真地给称得高高的,说“自己家种的,没事……”


老人说他经常来的,下次多带点钱,多买他一些。
生活不容易,老人很乐观,卖菜不计较,这样的人值得尊重!

6、卖扫帚的爷爷八十岁

大年初三,建水城里闲转,看到一个老爷爷拉着小车卖扫帚,觉得很有趣,就去买了一把。想起那句话:“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这种小的卖5元,老人说是他自己扎的,老人又说自己八十岁了。
我又问老人一天可以扎多少个?老人淡定地说“六七十把”。


吃惊中,真的吗?那一天可以卖多少?我怎么为老人算起帐来了……

7、市场上太多的老人不用微信

在市场上,这种老人卖东西还是很多的,其实大部分人生活不富裕,有的子女不在身边,有的子女条件也不好,他们不得不种一些菜来补贴家用,和换一些零花钱。


虽然收入不多,但也是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柴米油盐,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些老人勤劳了一生,自己也无法闲下来,不自觉就想做一些事,从年轻到白头,不知不觉就老了,不知不觉也越来越老了......


但是这些老人无法跟上时代,所以卖东西基本都只收现金,而不收微信扫码,有的不会,有的是不信,所以有时兜里要准备一些现金,遇到了就买他们一些。

8、云南大山里遇到的背柴老人。

游走在云南,经常遇到一些背柴人,而大多又是老人和妇女。这就是他们的日子和生活,一辈子都很沉重。


这个奶奶说她68岁了,这些柴是在两公里外的山上背下来了,马上到家了,最后歇一歇……
这是她今天背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


这一背柴应该在50斤以上,老人说她不累,她还能干!

能干!是中国人的符号,而在云南,在女人的身上,这符号诠释得淋漓尽致。

本文原作者为,原文网址为https://www.toutiao.com/a6932762497707475469/,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该文有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删除,谢谢合作~

THE END
建水菜场遇见:这些老人是缺钱才摆摊吗?为何只要现金不扫微信
建水菜场遇见:这些老人是缺钱才摆摊吗?为何只要现金不扫微信云南建水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而最喜欢的除了这里古建与民俗,还有多彩的菜市场,有各式各样土特产品与山茅野菜,而市场上摆摊位的老人居多。 最让我注意的是那些年纪很大,步履蹒跚,依偎在市场一角的人。他们来摆摊是为了什么?贫困还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