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雪推动河南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新思考

地摊创业故事 25℃
城市夜间经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夜市,是一种基于时段性划分的经济形态,一般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所发生的、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延伸。夜经济是现代城市最常见的业态之一,其囊括晚间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等。作为当前“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潜力”的重要举措,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政策,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大力发展夜经济可以促进经济活动时间延长,提高城市各种基础设施利用率,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进而有助于推动服务业规模扩张、消费扩大、税源扩展,聚集财富、产业和人气,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活跃城市商业氛围,拓展本地居民及游客的消费空间,拉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因此,夜间经济正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据统计,2022年长沙夜经济零售总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60%;上海夜间消费总规模为4918亿元,夜间经济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广州服务业产值有一半以上来源于夜间经济。伴随着前段时间淄博烧烤和哈尔滨冰雪夜景的“火爆出圈”,各地夜经济随之升温,文旅夜游点亮地方城市夜经济。“夜经济”十足的消费活力让全国兄弟城市再次看到夜经济的潜力。一、河南夜经济发展现状河南省发改委早在2020年便印发了《关于促进夜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河南各地发力夜经济,助力全省消费增长。2023年,河南多地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夜经济,如河南首个沉浸式文商旅夜经济场——泰和里—印巷1923主题街区在郑州火车站商圈亮相;同时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街区、农科路酒吧休闲一条街、郑州磨街、北顺城·代书胡同文化街区等夜经济消费场所不断完善升级,活力满满的夜经济助推郑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开封市推出“欢乐宋·非遗季——欢乐周末·非遗市集”品牌活动,将非遗展销、舞台演绎、沉浸式市集等元素有效融合,形成了集文旅体验、研学消费于一体的夜间文旅经济新模式。洛阳市推出“古都夜八点”文旅消费集聚区点亮活动,引导全市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优化产品供给,丰富夜经济消费业态,通过多元化、沉浸式的文旅消费体验,蓄力夜间文旅市场,推动“夜经济”文旅消费持续升温。二、河南夜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的是,看似蓬勃发展的夜经济背后仍存在一些潜在或已显露的问题,为河南夜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埋下隐患。1.受气候左右,季节性变化明显河南地处中国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季节短促,囿于自然气候影响,在深秋及冬季时段室外夜间活动十分受限,使河南夜经济的发展不同于南方城市,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尤其现在处于冬季,地铁、公交停止运行时间也相对提前,受寒冷天气影响,城市居民的夜活动受限,导致居民夜间消费动力显著下降。2.业态相对单一,夜经济品牌打造滞后以河南省会郑州为例,现有夜间消费产品和服务多以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为主,文化、体育、竞技、康养类融合产品相对较少,夜经济市场供给结构相对单一,业态相似度高,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夜间品牌打造进程滞后,缺乏IP名气响、活动影响力大的代表性夜间项目,夜经济不够“出圈”。创新强、品质高的夜经济模式缺少,露天烧烤、大排档等传统夜经济竞争激烈,也容易造成城市卫生、治安及消防安全问题,其中的动态平衡较难把握。3.良莠不齐,政府监管规范不够灵活一方面,部分夜间经济从业者未经历过持续的行业统一规范、政府严格监管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导致从业者良莠不齐,容易产生如夜间交通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光污染、噪音污染等次生问题。另一方面,据不少夜经济摊主反映,在统一规划的商业街内,不同摊位实行同样的收费标准,对一些小摊主来说摊位费昂贵,地方抽成比例较高,加之受冬季天气影响,人们夜间出行变少,导致其经常入不敷出,不愿再进行夜间营业。4.相对较低的居民收入导致消费能力不足长期以来,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足全国水平的80%,2022年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三万元,在全国排名第23,与经济大省地位严重不匹配。毫无疑问,相对较低的居民收入是现阶段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提升居民消费水平的最大绊脚石。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年来居民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能力及消费预期均发生较大改变,消费能力不足是当前亟须解决的最大难题。三、河南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1.加强规划布局,提升夜间消费氛围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夜经济业态和空间布局,形成政府统筹协调,市场主体发挥自主能动性的新格局。一方面,优化细化夜经济相关政策,根据市场发展形势,灵活调整现有实施方案,由各区市结合当地特色与时俱进出台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指南,细化至摊位管理分级标准、不同等级收费标准等。引入组建夜经济专业管理团队,负责夜经济的日常运营、秩序维护和安全保障等工作。另一方面,规范个体经营行为,引导场所内经营者规范经营,防止夜经济野蛮生长,把好食品、消防等安全关,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将夜间经济与城市安全发展动态结合起来,以实现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在现有夜经济品牌基础上,打造一批夜间消费集聚区,完善深夜食堂、24小时超市、24小时药店等夜经济配套基础设施,放大夜经济效应,营造良好的夜消费氛围。2.深挖地区特色,提升冬季夜间消费“温度”引导鼓励市场主体开发多样化的夜间消费场景及对应产品,如围绕元旦、春节、元宵节等我国冬季传统节日,开发更具“年味儿”的夜间文旅产品。合理增设部分临时摊点。各地区根据天气状况、市民需求不同,在保证秩序和消防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有序放开摆摊经营,灵活增加临时摊点。例如,将部分夜经济场所转移至夜间空闲的室内场所,或在公园广场等露天场所搭建临时顶棚,或根据人流量在部分地铁站内增设手工制品小摊位等,以此来对冲季节影响。3.丰富消费供给,创新夜经济业态和产品一是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开发不同的夜经济产品,鼓励发展沉浸式、互动式演绎等年轻人喜欢的活力夜间文化休闲产品,打造主打休闲放松的慢节奏中老年人体验产品,如开发养生套餐、推出怀旧年代产品等。二是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夜间文旅产品,提升夜经济文化内涵。三是鼓励各地区现有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海洋馆、科技馆等开发夜游、夜宿产品,丰富夜间文旅产品供给,延长夜间营业时间。四是鼓励文旅综合体、特色小镇、商圈等结合各自特色,利用声光电、水雾烟花、全息投影、多维激光、VR展示等新型技术手段,开发交互式、动感式夜间体验项目。4.减轻商户端和消费端压力一方面,不同地市根据自身城市发展定位及资源禀赋,制定针对性强的夜市和地摊经济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租金补贴等,降低经营成本和准入门槛,提高商户盈利能力。简化经营许可证等商户申办流程手续等,积极引导个体经营者合规经营,增强城乡居民自主创业、就业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加大优惠券、消费券等公益性、红利性政策工具发放力度,适当灵活延长消费券使用期限,扩充优惠券、消费券核销商家范围。(作者:杨玉雪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