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不能单靠夜经济

地摊创业故事 45℃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石青川 | 重庆报道2024年元旦期间,重庆节日市场消费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9.8%,较2019年同期增长13.2%。重庆主城重点商圈零售额同比增长11.6%,较2019年同期增长14.7%。重庆市餐饮行业营业额同比增长9.4%,较2019年同期增长12.8%。重庆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节日消费有序升温。数据的背后是重庆在消费场景建设上的推动。经过两年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如何与其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差异化发展正在成为重庆促进国际消费的新课题。2024年1月1日零点,重庆欢乐谷人头攒动。节假日消费同比增长均达两位数2023年12月31日,晚上还没到7点钟,解放碑周围便已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小张早早地来到距离解放碑商圈还有一公里左右的位置,见缝插针地架好手机开始直播“卖气球”。尽管来得不算晚,但能供小张直播的地方已经所剩无几。周围酒店也全部爆满,小张说:“好多人都是提前两周左右开始订,我提前5天订,就根本订不到了。”去年,小张与朋友一起做起了直播。尽管刚起步,但小张说,2023年最后两个月,他们4人小团队给足浴、酒吧、火锅这些门店带货盈利了8万多元。跨年这天,解放碑成为当晚全重庆人气最高的地方。而整个重庆的消费数据也在元旦期间大幅增加。据重庆市商务委统计,2024年元旦期间,重庆节日市场消费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9.8%。节日期间重点监测领域,芭菲嘉宴九龙滨江店、陶然居营业额分别增长42.2%、40%;彭水县、綦江区、黔江区农家乐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26%、20.5%、19.9%。重庆本地某零售企业人员也透露,元旦当天其公司交易额甚至达到4亿元。元旦消费的火热只是个缩影,重庆整个2023年消费都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记者整理发现,重庆2023年各节假日期间,消费同比增长均达到两位数并已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2023年五一期间,重庆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0.1%,较2019年同期增长9.4%;端午假期重庆累计消费同比增长12.2%,较2019年同期增长2.6%;国庆中秋期间,重庆市场消费总额同比增长15.1%,较2019年同期增长7.9%。据重庆市商务委统计,2023年1—11月,重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9%,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1—11月,重庆限额以上汽车、家电、家具单位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9.3%、1.9%、3.4%。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打造,重庆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多点开花。据统计,2023年重庆新评定观音桥商圈、杨家坪商圈、时代天街步行街等3个市级示范商圈(步行街),以及大九街、山城巷、紫薇路、巴国城、天生城文旅街等5个夜间经济示范区,评选高品质消费新场景25个。首店数量也首次成为西部城市第一,2023年前三季度,重庆市累计引进品牌首店341个、同比增长216%,新培育申报“中华老字号”24个 (含央企申报3个)。重庆更是连续4年蝉联“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在洪崖洞感受重庆文化的Niranjan 受访者|供图夜经济脱颖而出2023年5月1日,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在国外社交媒体上转发了多张重庆的照片。梅耶表示,照片很漂亮。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化使得重庆受到更多来自国际的关注。Niranjan同样是一名国际游客。来自印度的他非常喜欢重庆,特别是夜晚。穿梭于各色招牌的灯光中,他不自觉地哼唱起印度风格的歌曲与来中国后听到的广场舞舞曲。他发现,重庆与家乡夜晚完全不同,这里越晚就越热闹。对于“重庆化”的消费,Niranjan虽然是个素食者,但在重庆吃晚饭绝对拒绝不了火锅。随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入第三年,Niranjan这样的国际游客也在变多。为了满足更多国际消费需求,重庆已持续建成49个城市核心商圈、12个百亿级商圈、23条市级特色商业街区、80个城市消费地标,构建了品质高端、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国际消费空间版图。而这个过程中,重庆正在探索与其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差异化的消费城市,即有“重庆味”的消费场景。重庆市商务委二级巡视员张莉华透露,“重庆味”,不仅仅指的是美食风味,还是一种重庆独有的气质和韵味。例如重庆的“后街经济”,拥有城市更新提升、消费场景培育、都市旅游延伸等多重功能,也是一种融合发展的思路。而这之中,有着重庆特有烟火气的“夜经济”也脱颖而出。“目前,重庆城市消费60%发生在夜间。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其中,分布在各区县的众多夜市,是支撑全市夜间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载体。“葱油饼5块,5块啦。”“现烤面包,5块钱3个咯。”“提拉米苏,8块一盒,8块一盒。”华灯初上,在一声声吆喝声中,重庆民心佳园夜市逐渐变得拥挤起来。这里是重庆生意最好的地摊夜市,以物美价廉、人气兴旺而著称。杨龙做烧烤生意的地摊就在这个夜市启航。杨龙是一个经历了创业失败的年轻人,创业的失败曾让他一蹶不振,但重庆发达的餐饮消费与夜经济崛起让杨龙重新找回了创业的热情:“现在通过短视频平台,已经有数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徒弟来我这里学习烧烤技术了。”重庆长嘉汇的夜间灯光吸引了大量人群《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石青川|摄夜经济如何挖掘重庆特色餐饮行业增长迅速是重庆夜经济发达的要素之一。根据辰智大数据《2023上半年中国餐饮大数据基本盘》统计,2023年第二季度,重庆以22.7万家餐饮门店跃居全国第一,成为中国餐饮门店第一城,增长率高达14.8%。烟火气息十足的晚餐与夜宵是重庆餐饮业发展迅速的原因,其中火锅这一城市名片表现显著。数据显示,2023年重庆火锅门店数量超过33000家,远超成都(24800+)、北京(9800+)等城市,每万人拥有门店数已达10.56家。本土的自然人文条件也是重庆夜经济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巴渝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孕育了重庆人的夜生活。就自然因素而言,重庆气候条件较好,地形条件使重庆城市立体感强,具备独特的夜景,这对外地人充满吸引力。长期以来,由于娱乐活动活跃,夜生活是很多重庆人的生活常态。公开资料显示,1943年时,渝中区下半城仅小吃店就有300多家,另外还有电影院、舞厅等娱乐场所。有了先天条件,当地主管部门也对这项优势开始挖掘。早在2014年重庆便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夜市经济的意见》,集聚各方面力量着力推进夜市街区打造,由点及面掀起了夜间经济发展热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重庆市商务委等10部门再次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夜间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增长的意见》,就夜间经济规划布局、场所建设、业态培育、品牌打造和创新升级进行系统谋划。2023年又启动《重庆市夜间经济集聚区管理暂行办法》,在政策层面对夜经济发展持续加码。对于夜经济,重庆市商务委也进行了研究。“以形成原因来分类,重庆夜市主要有两类。”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类是自然形成的夜市,一类是企业主导型夜市。对于自然形成的夜市,重庆着重挖掘特色。上述负责人透露,主要依托“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等地域特征,聚焦夜品火锅美食,夜享温泉康养,夜赏世界震撼级夜景和马戏、川剧、杂技演出以及“印象武隆”“归来三峡”等实景演出,夜游“两江”和“长嘉汇大景区”等特色景点,夜逛解放碑、观音桥等精品步行街,策划一批夜间特色消费项目。对企业主导型夜市,上述负责人也表示,要注重差异化发展,因地制宜错位培育打造本地夜间集聚消费场所,已建成大九街、鹅岭二厂、南山壹华里等一批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的夜间消费集聚地,形成洪崖洞、弹子石老街等一批夜间“网红打卡地”。重庆南坪万达广场,前来跨年的人群正在参加露天演唱会。《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石青川I摄重庆将丰富消费供给夜经济的发达并未掩盖重庆消费的短板,其中夜经济中业态同质化问题广受争议。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建议,夜经济要探索出消费者的夜间消费“兴趣点”,要丰富新业态、新场景提档升级,形成差异化创新经营模式,更要避免同质化发展。张莉华认为,在优质消费资源集聚、人均旅游消费、品牌号召力等方面,重庆短板比较明显。“比如说,咱们的消费水平总体偏低,除了本地客单价不高之外,外地来渝旅游消费水平也不高。同时,尽管国际游客在增加,但重庆常住外国人员和年出入境人员依然相对较少,境外来渝消费拉动有限。另外,重庆属于老工业城市,商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对商业品牌的吸引力、集聚力不够强,总体消费品质还不够高。”张莉华表示,重庆的单体消费地标吸附力不强,目前重庆还没有一家百亿级的商业综合体,可以对标北京的国贸中心、SKP,上海的国金中心、恒隆广场等。此外,张莉华还认为,重庆整体的消费业态不够丰富,“重庆的消费供给仍然显得单薄,我们的主题娱乐、文化演艺、创意展示等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供给不足,多功能复合型消费供给偏少。综合来看,全市范围内的体量和供给还是不足的。”张莉华表示,下一步重庆将打造国际消费资源集聚地,一方面引育国际知名品牌,另一方面打造渝货名品精品,推动“重庆造”;打造国际消费创新引领地,培育新型消费场景,创新消费业态模式;打造国际特色消费目的地,做靓“不夜重庆”品牌,加快构建核心引领、示范带动、集聚发展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打造国际消费环境标杆地,在升级“硬件”配套的同时,优化消费服务,从而进一步激发重庆的消费活力。(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