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士林夜市梅花糕受热捧 就去台北南京东路开家店吧!

地摊创业故事 49℃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一家人也不吃两家饭。这就很好!文 | 海上客近日,有网络平台视频显示,台北士林夜市一摊主出售的梅花糕受热捧。果然,有记者探寻到现年29岁的摊主连先生这制作梅花糕的手艺,是去大陆时在南京学的!看着他那生意红火的样子,海叔不禁要想,如果有人投资,连先生似乎可以到台北市南京东路开一家南京梅花糕店铺!有岛内网民发现台北士林夜市开卖大陆传统点心梅花糕 图:环球时报转台媒01当然,这话有戏言的成分。毕竟,在哪儿售卖什么吃食,可能会有多少盈利,这是一门专业。从卖小吃这一细分的投资领域看,到士林夜市凑个热闹,显然是明智之举。之所以要把连先生所制售的南京梅花糕与台北市南京东路放在一块儿说,是因为此前,民进党当局对台湾地区一些源自大陆的小吃加紧打压。台北市南京东路周边 图:中评社比如接到绿营侧翼对大陆螺蛳粉的所谓“批评”之后,民进党当局立即要求螺蛳粉下架。这螺蛳粉不过是一味小吃。招谁惹谁了?可就因其源自大陆,就不入民进党当局之眼。这真是笑话了。海叔要说,螺蛳粉的老家在广西。其也算米粉的一种。那么不妨说说在台湾更具历史名声的桂林米粉。白先勇先生的《花桥荣记》,写的就是这一味吃食,以及与之有关的乡思。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梅花糕在士林夜市被热捧,一点儿也不令人感觉奇怪!当年,跟着蒋介石从南京到台湾的人有多少?他们当中是否有人也怀念家乡的便宜又热乎的小吃梅花糕?如今来说,哪怕老人日渐凋零,年轻一辈多多少少有人从老人口里听到过梅花糕。更何况,台湾地区的人对梅花可是有所偏爱的。这一点,民进党当局难道不知道吗?02有报道称,目前在台湾地区,不管是流动夜市还是固定夜市,比较常见的都是台式,或者越式、日式、泰式、意式小吃,很少有大陆小吃。台北宁夏夜市内的圆环边蚵仔煎店老板赖炳勋在做蚵仔煎 图:中新社海叔要说,这种说法比较片面。确实,诸如越式、日式、泰式、意式小吃汇聚台湾地区各大夜市,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台湾地区能够容纳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但也要看到,所谓台式,以及中国之一省的美食,其实与祖国大陆各地美食是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的。比如蚵仔煎,与闽南语一样,发源地在福建,而如今在台湾地区颇为流行。而更多台湾地区美食,特别是小吃,本身不仅源自大陆,且至今为止与大陆一些美食有着渊源。比如某某丰小笼——最近有美食评论界人士在测评,该小笼与上海南翔小笼馒头如何分得了伯仲。窃以为,这也没什么可以分伯仲的。本是同宗同门,如今各有千秋。看一看台湾地区美食作家逯耀东先生的《寒夜客来》《肚大能容》,也就知晓台湾地区美食的渊源实是在大陆。03区桂芝老师近日,台北市第一女子高级中学的区桂芝老师痛批台湾地区现行课纲是“无耻”课纲,大量删除文言文,形同在全世界疯学中文的潮流里选择“自宫”,引发网络热议。其实,道理很简单,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为什么无权更好地掌握中文?民进党当局再搞什么课纲修改,他们参选时是不是还得说中文?无论是闽南语还是所谓的“国语”,都是中文。我还看到区老师用粤语背诵唐诗,可见中文方言的魅力。同样的道理,在中国的土地上,凭什么没有吃源自祖国大陆美食的自由?为什么螺蛳粉要被下架?看到梅花糕受热捧,真是不错。看民进党当局能否将梅花糕也下架了?如果无法下架,那么,台湾同胞在吃甘甜软糯的梅花糕的时候,该想一想,大陆的南京,有梅花山。还有更多的大江大河。台湾岛与之一起,构成了一个大中华。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一家人也不吃两家饭。这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