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评论细品烤鹅腿里的烟火气

地摊创业故事 58℃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郑小曼)在北京寒风凛冽的夜晚,什么最能抚慰莘莘学子一天的疲惫,那无疑是一只烤鹅腿!近日,一只鹅腿引发了清华、北大、人大三所顶级高校学子的“纷争”。据悉,“鹅腿阿姨”自2018年以来在北大、人大卖鹅腿,前段时间“转战”去了清华,由此引发了这次顶级高校的“鹅腿争夺战”。“鹅腿阿姨”冲上热搜,成为这个冬天当之无愧的“顶流”。

15元一只的烤鹅腿,刷满了诱人的蘸料,出摊几分钟就被学生们抢购一空。从在寥寥无几的微信群里吆喝售卖,到手握20个顶级学府学子微信群,每日限量预售。“鹅腿阿姨”走红并非偶然。打动学生们的,除了阿姨精湛的手艺,更是那份当下稀缺的人情味和烟火气。

校门前的炸洋芋、巷子口的钵仔糕、叫卖的豆腐脑、小推车上的鹅腿……想必每个高校学子的记忆中,都有校园附近一个难以忘怀的路边摊。而这些美味的小吃,在满足人们味蕾的同时,也成了回忆和情感的寄托。“小乖乖”“小宝贝”是“鹅腿阿姨”对学生们的亲切称呼,阿姨说“看到这里孩子,就想到了自家的孩子”。阿姨用热情和耐心来打动人,让学生感受到真情和诚信,这一刻,通过“烤鹅腿”架起的情感桥梁,让游学在外的孩子们获得了舌间与心间的双重满足。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所言,善良的普通人在高校周边卖东西、提供服务,以真诚换真诚。

近年来,“地摊经济”作为“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重回人们的视野。李克强总理也曾点赞“地摊经济”,称其是人间烟火,是中国的生机。摊主用食物换取报酬,用烟火慰藉黑夜里的陌路人,通过勤劳和坚韧在城市里谋生。“小地摊”维系了一个家的生计,释放了一群人的活力,升腾了一座城的烟火。

湖北2023年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名单11月10日发布,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涵盖了街区、综合体、旅游景区等类别,10个市州的20个项目上榜。荆州市的沙市洋码头文创园夜间消费集聚区、湖北文旅·荆街夜间消费集聚区项目入选。“夜经济”火爆的同时,也对城市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为“地摊经济”松绑,平衡“生计”与“秩序”之间的关系,蕴养、呵护好这份“烟火气”,是对管理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多元新考验。